三月初二:拜湘妃+祭龙母+游北帝等!祈福:爱情美满+家宅两旺!

adminadmin 2025-06-07 17 阅读

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56个民族组成一个大家庭!因此,各地区、各民族传承了众多具有地区和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有的已经通过非遗验收,进而成为中国极具地方底色和中国特色的丰富多彩民俗文化!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三月初二各地民俗吧!


农历三月初二是山西洪洞县会人们举行“接姑姑迎娘娘”走亲的习俗日+是广东省河源市“北帝公三月初二巡游节”+是山东一些地区祭拜龙母的生日赶山会的日子+是道教陆敬修真人诞辰+是台湾高山族雅美人举行传统习俗“丰鱼祭”的日子!

一、娥皇女英(湘妃)

(一)娥皇女英(湘妃)

湘妃,相传为帝尧之二女,帝舜之二妃,名曰娥皇女英。相传二妃没于湘水,遂为湘水之神。然这二位帝女在历史上自与潇湘结下不解之缘以后,却以湘妃的意象出现的频率更为多些,并以舜妃的形象为后人称道。自屈原《湘君》、《湘夫人》以来,她们一直是文人们笔下寄托情感的理想对象,在中国很多的古典文献中,如记录上古之事的《尚书》,先秦史籍《山海经》,儒家著作《孟子》等,都有对其故事的直接记录。


(二)娥皇女英传说

舜帝晚年时巡察南方,在一个叫做“苍梧”的地方突然病故,明代王象晋的《群芳谱》记载说,娥皇和女英闻讯前往,一路失声痛哭,其情形很像孟姜女和韩娥,而她们的眼泪洒在山野的竹子上,形成美丽的斑纹,世人称之为“斑竹”。她们在哀哀地哭泣了一阵后,居然飞身跃入湘江,为伟大的夫君殉情而死,其情状之壮烈,真是旷世罕有,显示她们自始至终都是忠于丈夫的模范妻子。


(三)纪念庙、祠等

二妃与舜这凄婉而伟大的爱情故事,使得后人对湘妃二人的高洁品质十分推崇;又因二妃最后殒身于湘江,化为湘水之神,湘水流域的百姓时常向她们祈福,因而湘江流域修建了不少湘妃庙。湘妃庙又有二妃庙、湘妃祠、湘山祠、湘夫人庙、尧女祠、英皇祠、黄陵庙、潇湘庙等多种称法。


(四)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二,在山西洪洞县会有“接姑姑迎娘娘”的走亲习俗

接姑姑迎娘娘: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二,在山西洪洞县会举行“接姑姑迎娘娘”的走亲习俗。每逢此日,人们会准备一支100多人的走亲队伍,从洪洞县羊獬村出发,越过汾河,走过十多个村庄,一直走到汾河西岸的万安镇古历山,请出娥皇、女英的神像返回羊獬村,谓之“接姑姑迎娘娘”。人们祭拜娥皇女英,祈福二位女神护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爱情美满、、家宅两旺、财源广进、幸福安康、大吉大利!


二、北帝公巡游日

(一)北帝公

北帝(真武大帝)一般指真武大帝(道教神仙中的尊神)。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佑圣真君、玄武大帝等,亦称荡魔天尊、报恩祖师、披发祖师等,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尊神,湖北武当山是真武大帝的道场。


(二)北帝公的神性

1、是北方之神。《楚辞·远游》注云:“玄武,北方神名。”《史记·天官书》曰:“北宫玄武,虚危,危为盖屋。”《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北方黑帝,神名叶光纪,精为玄武。”而汉代人认为北方之神不只一位,而有三位,《淮南子·天文训》称其为颛顼、辰星、玄武,因较为复杂,民众不易把握,故仍以玄武为北方之神。

2、是水神。根据阴阳五行来说,北方属水,故北方之神即为水神。五逸《九章怀句》云:“天龟水神。”《后汉书·王梁传》曰:“玄武,水神之名,司空水土之官也。”《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北方七神之宿,实始于斗,镇北方,主风雨。”因雨水为万物生存所必需,故玄武的水神属性,深受人们的信奉。


3、是阴阳交感演化万物的象征。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曰:“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雄不独处,雌不孤居,玄武龟蛇,蟠虬相扶,以明牝牡,毕竟相胥。”就是利用龟蛇纠缠的例子来说明阴阳必须相合的观点。

4、是司命之神。龟因其寿命长而成为长寿和不死的象征,《史记·龟策列传》称其能导引咽气。《抱朴子》亦称其能导引,并曰:“城阳郄位少时行猎,坠空冢中,饥饿,见冢中先有大龟,数数回转,所向无常,张口吞气,或俛或仰。乃试随龟所为,遂不复饥。”此外,北方玄武首宿即为斗宿,俗称南斗。《星经》曰:“南斗云星,主天子寿命,亦宰相爵禄之位。”晋干宝《搜神记》中引用管辂的话曰:“南斗注生,北斗注死。”继而人们相信祭拜南斗就可以增寿。

(三)“北帝公三月初二巡游节”

广东省河源市“北帝公三月初二巡游节”于2015年2月28日成功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该非遗项目是河源江东新区古竹镇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始于明万历年间,已经有400多年历史,主要是当地的黎氏族人为了感恩祖宗庇护和北帝的收留之德,做出的一系列纪念活动。祈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身体健康、财源广进、幸福安康!


每年农历三月初二,全族人抬着北帝神像巡游,向乡人展示北帝的神明与大德。这天,黎氏族人会从全国各地聚集古竹参加巡游,参加巡游活动的还有镇上其他姓氏人家。巡游队伍在东江边龙王阁畔北帝庙前集结后,首先举行祭拜北帝和祖宗仪式,然后到“聪”“明”“睿”“智”各祠巡游,全程七八公里。巡游队伍鼓乐开路,鞭炮齐鸣,旗幡招展,龙狮狂舞,沿街巡游,共庆升平。路人簇拥观看,热闹非凡。巡游结束后共进族宴。“巡游节”每年举办一次,逢三年一次加秋祭(九月十二),逢十年一次大祭(即打醮)。


三、祭龙母

(一)关于秃尾巴老李的传说

秃尾巴老李的民间传说故事在山东广为流传,版本很多!与现在流传故事相似的文字记载,见于清朝袁枚的《子不语》:“山东文登县毕氏妇,三月间浣衣池上,见树上有李,大如鸡卵。心异之,以为暮春时不应有李,采而食焉,甘美异常。自此腹中拳然,遂有孕。十四月产一小龙,长二尺许,坠地即飞去。到清晨必来饮其母之乳。父恶而持刀逐之,断其尾,小龙从此不来……”


由于黑龙经常帮助当地人民,还帮助人们打败了人们极其憎恶的白龙,保佑地方风调雨顺,因此,当地人民十分推崇黑龙!而且,小黑龙十分孝敬母亲,每逢母亲诞日(三月初二),她都会回乡看母亲,因此,人们就举办大型庆祝活动,祈福黑龙护佑家乡!


2008年,山东省即墨市、莒县、文登市、诸城市申报的秃尾巴老李的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11月12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莒县文化馆、青岛圣龙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威海市文登区文化馆(威海市文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诸城市文化馆获得秃尾巴老李的传说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二)龙母的传说

在百姓心里,每年三月初二是龙母生日,李龙爷必回乡拜母,虔诚的乡亲们便纷纷蒸上大饽饽祭典龙母祈福,上山烧香上供,祈求李龙爷保佑风调雨顺,渔民、船工则要求神龙保佑平安。从明、清到20世纪三十年代,回龙山长年香火不断,游人数万,山会十分兴盛。


(三)龙母的生日赶山会

每年这一天,方圆百里的群众都来赶山会。山上戏楼演出京戏,各村赶会节目繁多,有开道锣、震天鼓、旗幡队、高跷队、节鞭队、棍棒队、打击乐队、丝竹乐队、高抬阁、龙门楸、骡驮大元宝、耍龙、舞狮子、武松打虎、龙王架、龙母架、金瓜、钺斧、朝天蹬、日月扇等。自清晨开始,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浩浩荡荡的表演队伍从四面八方赶来,聚集在回龙山上,活动直到掌灯时分才结束。


会外,耍枪弄棒、卖膏药、拉洋片、卖唱说鼓书等,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初三日至初五日,进行物资交流,远自东北三省以及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客商赶来做买卖,日用百货、生产资料、穿戴布料和家禽牲畜等一应俱全,饭馆及小食铺也到山上开灶设点……山会规模之大,时为胶东之最。

四、陆修敬真人诞

(一)陆修敬真人

陆修静(406-477年),字元德。道教上清派宗师、三国吴丞相陆凯的后裔。南北朝时吴兴东迁(今浙江吴兴东)人。道教上清派宗师。三国吴丞相陆凯的后裔。

笃好文籍,穷究象纬。早年出家修道,好方外游,遍历云梦山、衡山、罗浮山、峨眉山等名山胜地。元嘉末约(453年)“市药京邑(今南京)”。宋文帝闻其名,“慕其风”,命左仆射徐湛延请入宫讲道。不愿囿于束缚,固辞不就,“遂诉江南”,继续周游四方布道。大明五年(461年)来庐山,“爱匡阜之胜”,构筑精庐居处修道,是为太虚观。自此,以太虚观为大本营研经传道授徒长达7年之久,为刘宋天师道势力的发展和影响的扩大作出了极大贡献。宣和元年六月,诏封庄周为“微妙元通真君”,列御寇为“致虚观妙真君”,配享混元皇帝。此外,对陆修静或赐“真人”“真君”,或加封二字。


(二)陆修敬真人成就

陆修静主张儒、佛、道三教合流,认为斋醮是求道之本,然后复以礼拜,课以诵经,即能成道。他曾因为《洞玄灵宝》诸经真伪混淆,进行过刊正,并撰《斋戒仪范》一百余卷,以为典式。南方道教斋仪因而初步完备。为辨别道家典籍的真伪,他又将所得之道教经诀,总括为《三洞》:《洞真经》(《上清》诸经)、《洞玄经》(《灵宝》诸经)与《洞神经》(《三阜》诸经),编纂了第一部道教经书总目《三洞经书目录》。经陆修静改革后的道教成为南朝天师道正宗。卷,使道教仪礼初步统一和完备。经他改造后的天师道,后世称为南天师道。

陆修静为道一生,“大敞法门,深弘典奥”,创立了大行于世的南天师道,使之成为与寇谦之创立的北天师道相抗衡的道教重要道派,令“朝野注意,道俗归心”。随后,南天师道经他高祖孙游岳和再传弟子陶弘景大力鼓吹和传布,而繁衍出著名的茅山道派,大显于唐代。究其根源,应归功于陆修静所创立的丰富而完备的三洞经书。所以《道学传》中如是说道:“道教之兴,于斯为盛也。”也正因如此,陆修静在死后获得了比生前更崇高的地位和荣耀。就在他死后不久,宋后废帝便赐之谥号“简寂先生”。及宋徽宗上台,又再度拔高,加封为“丹元真人”。


而自梁代以来,对道教稍有好感的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也倾巢出动,纷纷来观,立碑撰记,赋诗题咏,对陆修静独到建树的弘道生涯,特别是在简寂观的为道宏举大加赞誉,多方捧扬。陆修静兼通儒释,学识广博。在他羽化成仙后,庐山流传着大量有关他的传说。从这些传说背后我们或多或少可以寻觅到陆修静风流俊雅、文才横溢的一面。这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的传说便是“虎溪三笑”。

(三)农历三月初二恭祝陆修敬真人诞

在农历三月初二道教会组织恭祝陆敬修真人诞法事活动,祈福真人护佑人间:平安喜乐、孩子学有所成、才华出众、事业顺利、官运亨通、财源广进!

五、农历三月初二是台湾高山族雅美人举行传统习俗“丰鱼祭”的日子

每年农历三月初二是居住在台湾岛以南兰屿之上的高山族雅美人举行传统习俗活动“丰渔祭”的日子。每逢此日,出海捕鱼的人在一起共宿,吃当地特产的芋头和鱼,并求神灵保佑丰收。然后在一位持一根长木棒鱼网,另一位持一把木桨的两个主祭人的带领下,来到船边,各人都抓一把沙投入自己的木船,默祝打到的鱼如同沙子一样多。又以海水洒进大船,祝祷大海将船带到飞鱼最多的地方。各人回家后,还要抚摸专晒飞鱼的竹竿,预示今年要捕很多飞鱼晒在这里。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